【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報導,記者周永受、徐世經/攝影】
孩子從0歲起就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讀書」囉,但書店童書那麼多,該如何選擇?請看童書達人推薦。

★推薦達人/嚴淑玲(誠品敦南信義店兒童館店長、兩個小孩的媽媽,擁有4年童書店工作經驗。)

尖峰時刻(Rush Hour)

發明者:Nob Yoshigahara/美國Think Fun(遊戲品牌公司)

培養孩子的空間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玩。在操作卡上,紅色跑車被困於繁亂的車陣中,孩子要動腦筋,推動其他障礙車,供紅色跑車逃出困境。附40張挑戰卡,每一張挑戰卡都只有一個逃走方法。 



圖書館獅子

●作者:蜜雪兒‧努森/和英出版社

一隻獅子走進圖書館,因為守規矩而被館長留了下來,幫忙撢灰塵、貼郵票、做孩子的靠墊。有一天它卻為了救昏倒的館長而破壞規矩、被趕出圖書館,最後得到諒解回來。這個溫馨的故事讓小孩安心,親近圖書館不必戰戰兢兢地擔心觸犯規矩。

像不像沒關係

●作者:湯姆牛/小天下出版社

動物們決定請庫西先生依他們的樣子做個雕塑,好讓廣場不再空蕩。等到庫西先生做完作品,動物卻覺得這個雕塑什麼都不像。這是真實的雕塑作品,作者藉趣味盎然的故事帶小孩進入雕塑世界,打破「像」的美學迷思。




小企鵝

●作者:波莉‧鄧巴/維京出版社

小班打開他的禮物,裡面是一隻小企鵝。小班使盡辦法,都不能讓小企鵝開口說話,猜猜看,小企鵝最後會不會開口?本書的戲劇張力夠,作者用色彩表達情緒的功力高強;口語化的文字簡潔生動,是適合大人念給小孩聽的床前故事。

總共有幾個?數學頭腦體操

●作者:康葛蕾/小天下出版社

學詩只能念唐詩宋詞嗎?本書以押韻的詩句寫出一道道數學謎題,配上色彩鮮亮的繪畫。數學與詩的結合不僅讓數學謎題琅琅上口、好記好玩,也可以讓缺乏「押韻教育」的台灣小孩,從數學詩中體會韻律之美。



門鈴又響了

●作者:佩特‧哈金絲/遠流出版社

維多利亞和山姆在家裡準備吃媽媽烤的餅乾,就在這時候門鈴響了,來了兩個小客人…門鈴一次次響起,每個人到底可以吃到幾個餅乾?本書滿足小孩觀察生活細節的樂趣,並不斷製造高潮,結尾則令小孩放心。

寶寶閱讀列車

●作者:潘人木、謝武彰等人合著/信誼出版社

這是為3至5歲兒童打造的閱讀列車,收錄30本經典童書、6片CD和6本導讀手冊。編輯群依據「音」、「義」、「法」、「用」等語文特色,在既有出版物中挑選好書,再請老師提供導讀、設計活動,讓孩子循序漸近培養閱讀力。



地下鐵開工了

●作者:加古理子/阿爾發出版社

什麼是「明挖法」、「潛盾法」?本書圖文並茂,一步步講解地鐵從挖洞到完成的過程。除了大幅圖畫,也附上專業術語和較深入的工程介紹,適合年齡從5歲到50歲。台灣到處都是正在開挖的地鐵站,這本充滿趣味的現代科技圖畫書,滿足大人小孩的好奇。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美湄(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經過萬芳醫院站,上來了一位老爺爺,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爺爺笑了笑坐下,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老爺爺跟我笑耶!」媽咪摟著小女孩:「對呀!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他用微笑跟你說謝謝呢!」

小女孩很幸福,有個懂得回應的媽咪,不像總怕孩子吃虧的爸媽,看到孩子把得手的位子讓人,就責怪孩子笨,還警告等一下活該跌倒。

「感恩」這兩個字,比「謝謝」來得更深入,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康寧護專幼保科講師呂素美指出:「當孩子無法瞭解大人的辛苦付出,自然就無法產生感恩心。」

許多媽媽習慣等孩子睡了,或家人上班上學才做家事。如果你也是這麼做,那可得改變一下囉!有些事要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做,尤其是小小孩需要看到具體的行動,在孩子面前做更有意義。如果時間安排上必需等孩子睡了才做,也要讓孩子知道,等一下媽媽還要做些什麼,或為什麼要做,例如跟小小孩說:「媽媽要把衣服洗乾淨,這樣明天姊姊上學才有乾淨的運動服穿。」


付出關心,孩子耳濡目染
孝順親長是平常生活裡讓孩子體會感恩的根本做法。平常沒有和長輩住一起,打電話請安是最具體的表現;帶孩子探望長輩時,主動做家事,並且告訴孩子:「阿公阿媽年紀大了自己煮飯、打掃都很辛苦,平常我們都沒有幫到忙,所以回來時要多盡點力。」這樣一來,孩子看到了行動,也瞭解了背後的意義。

親人間養成隨時體察彼此的付出,孩子也學會想要盡一份心力。有一年除夕,呂素美發完兒子的壓歲錢後,繼續整理要給其他親友小孩的紅包袋,兒子看到了,問媽媽為什麼還在準備,於是她一一告訴孩子這些是要給誰的,孩子聽完之後,把原先收好的紅包袋拿出來,跟她說:「媽媽!那我這個給你。」當然,做媽媽的還是讓孩子安心地保有自己的壓歲錢,但也領受了孩子的心意

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


▓如何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感恩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這是爺爺喜歡吃的。」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看到對方的好。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這時就該引導孩子:「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如何引導上小學的孩子感恩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教導時機也很重要。在正向情緒之下才有學習效果,例如:孩子表現不好時(考試考不好,或做錯事),爸媽一面打罵孩子,一面訴說自己辛辛苦苦為了誰,這時,因為打罵帶來的是負向情緒,孩子也就無從體會爸媽的辛勞與付出,留下的多半是身上的痛、內心的憤怒、羞愧或不服。善用教導的情境還可效法國外常見的讓孩子跟到爸媽上班的場所參觀,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具體看到爸媽上班時的行為,而不只是看著爸媽拎著筆記型電腦或工具箱出門,晚上又回家了。

轉載-聯合新聞網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中國
中國過年,各地有許多習俗,有些地方,初一要吃青菜,初二要吃白菜,表示一清二白,乾乾淨淨做人的傳統美德。另外,因為過年是新年的開始,為了好彩頭,禁忌也就多,例如: 除夕夜,衣服不可以濕過年,不可以到垃圾; 過年期間不可以打破碗筷; 還有許多人搶著插頭香,代表新的一年裡,會事事順利; 當然最盛行的莫過于到廟里祈求平安。這些說法到底有多少根據,見仁見智,不過,積德行善,謹慎做人,就會平平安安,好人好報,這是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信奉的天理 。

2.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只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征丰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3.日本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听“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离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后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后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里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長壽。


4.韓國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彩衣,進行蕩秋千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胜。也有在高處挂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還必須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里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5.德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后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并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里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种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伙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6.泰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干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游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后人們相互洒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7.印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准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于這种怪异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游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与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种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制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后,就互相將紅粉涂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
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洒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与否,見面徒手格斗。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杆,杆頂有一只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杆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伙子們則在杆下圍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們對爬杆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8.法國
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丰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欠收年。


9.英國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圣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据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种种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后,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
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种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体宴會”兩种,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
宴會上備有各种美酒佳肴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怀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鐘的新年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种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杰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還云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資料搜尋自雅虎知識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y people used to like to firecrackers go off at New Year, but do you know how this tradition first started?
很多人喜歡在農曆新年期間放鞭炮,但你知道這項傳統的由來嗎?
Nian, the Chinese New Year monster, is afraid of the noise and light made by firecrackers.
那是因為傳說中的年獸害怕鞭炮施放時產生的聲音和閃光.

Red is said to bring good luck, and that is why the "hong bao" given to children are red.
紅色據說可以給人帶來好運, 這也是為什麼過年時大人會發給小孩紅包的原因.

Another tradition using this colori is when people decorate houses with red Spring Couplets; Chinese good-luck sayings written on red paper.
另一個和紅色有關的傳統是人們新年時常用來裝飾住宅的春聯,即上頭寫著吉祥話的紅紙.

The red Spring Couplets wish happiness, wealth and longevity.
人們貼春聯期望能夠得到幸福,健康和長壽.

They are hung upside-down because, in Chinese, "upside-down" sounds the same as "arrive", so all of these wishes will arrive at your house.
這些春聯是上下顛倒著貼的, 因為中文裡顛倒的[倒]和到達的[到]同音,象徵著這些希望都會成真.


*資料搜尋自雅虎知識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教養-帶孩子簡單過生活
2008/01/04
【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經很愛花錢卻不自知,是孩子3、4歲時的童言童語驚醒夢中人:「買東西不用付錢阿!刷卡就好啦!」孩子一出巷子就舉手她也很納悶,「因為舉手就有車坐!」原來她出門常叫計程車,孩子早就記在心裡。


接觸大自然,讓孩子知道也要珍惜食物物質誘惑大,別人都有自己沒買不就「遜掉」?從小養成收受最好的習慣,孩子怎會回到惜物、節省的心態?夏韻芬認為這是爸媽縱容的結果,她記得小時很想買東西,但媽媽跟她講「沒錢不能買」,小小年紀的她就謹記本分;但是現在爸媽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寧願自己買路邊攤的衣服穿,但買小孩一件數千元的球鞋背心,眉毛都不皺一下。「很多物欲的不斷滿足,是相對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感受。」



惜物觀念,從小做起
其實爸媽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東西,也不要因為孩子愛吃什麼,就儘量滿足。因為孩子還不懂事,只要他喜歡吃的,就會儘量要,而且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吃多少,到時候剩下一大半,他就吃不下、不吃了,當然很容易邊吃邊玩邊浪費了。
「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不買」是爸媽應有的堅持,可以和孩子一起實踐節儉的行為,例如︰教他隨手關燈、關水;請他幫忙把沒有人看的電視關掉等,自然而然地養成愛惜物力的習慣。



做家事賺零用錢,先有錢概念
夏韻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錢,她非常贊成家務有給制,兩個兒子從小幫媽媽做家事有錢賺──雖然才10元,讓他們想買東西自己計劃存錢,也感受有夢想可以靠自己實現。
這樣會變成有給錢才要做家事,反而物欲太重嗎?的確,她曾經碰到叫不動的狀況「我錢很多,不想賺了。」孩子說,「那我也不煮飯了,你們洗碗還有錢賺,我可是沒人付錢呢!」她堅持到底,到了晚上8點廚房還是沒動靜,孩子們開始緊張了,才向媽媽讓步。

夏韻芬提到有次回到家,很累、完全提不起勁做事,兩個兒子爭相跑來搥背、揉腳,還體貼地跟她說:「媽媽,家事通通交給我們來做,不用錢。」夏韻芬認為,給不給錢並不是孩子勢利的原因,與孩子互動的過程,還有價值觀的分享,才是重點。同時孩子也可清楚地在過程中體認到:要工作才有收入。



存才能領,知道珍惜所有
壓歲錢還是零用錢加起來,就帶孩子到銀行開戶存錢,孩子會看到錢存進去才可以領出來,才不會以為神奇的ATM可以隨便吐錢。如果爸媽只教他花錢沒教他存錢,坊間廣告都是教人花錢,請問孩子怎會有存的概念?

孩子有了錢的觀念就有比價的基準,吵著吃大餐之前,會自己盤算要洗幾雙球鞋才吃得到;字典亂撕亂丟,找不到再吵著買新的,眼見已經買到7、8本,夏韻芬決定讓他自己承擔後果,讓孩子掏腰包,就會珍惜這本自己買的字典。

也可以在平常讓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小習慣,東西不容易丟失;不妨替孩子準備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於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家庭開銷說給孩子聽
採買玩具,讓孩子學習想清楚,有計畫地消費。很多爸媽不願讓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但是夏韻芬簡單解釋家裡房貸的狀況,並對孩子說:「我還不完你要還!」,有時吃好一點,孩子還會提醒:「你貸款交了沒」呢!她認為不能給孩子假象的生活方式,孩子曾經問她為何要貸款欠銀行錢,看到豪宅會問是誰在住,她都會一一解釋,讓孩子知道努力工作會有收入,讀很多書、做其他人不會做的事也能與眾不同



採買家用,讓孩子計劃購物
很多孩子到長大都還「甲米不知米價」,只知道消費,不知道花多少錢;她曾經在對學生演講時做小測驗,發現很多孩子不知道一盒蛋是多少錢。不妨先從帶孩子到超市帶孩子買東西開始。先教他們查看家裡短缺哪些用品,計畫後再去買,孩子熟練以後還會根據特購比價呢!



有錢怎麼用,支出要計畫
既然孩子有零用錢,要怎麼用才對?夏韻芬教育孩子的原則是──賺到100,把50存起來,拿40計劃添購的物品;如果馬上花光以後就買不到。孩子一開始只只知道強迫儲蓄,現在更知道計劃性支出,如果要買電動車,就會讓買wii的計畫往後延。他操練到「人生只能選一樣」的狀況,知道人生裡有順序要處理。而10元也許可以買到小快樂,但是有時,錢也買不到快樂、買到愛。


父母對孩子呵護太過,給得太多,反而對他愈殘酷,孩子將來總要獨自面對人生吧?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就是給孩子活路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有沒有聖誕老公公?
【文/黃美湄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美國孩子的童年是個童話的世界,有聖誕老人、牙齒仙女,復活節還會有兔子送禮物到門口!長年旅居美國的親職作家江秀雪說:「等到哪天孩子都不信了,童年就算結束了吧!」。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佩蓉說,聖誕老人是全世界孩子的夢想,有些爸媽希望孩子早日認清真實,或是不小心說溜了嘴,告訴孩子根本沒有聖誕老人,但她並沒有這麼做。她深信:「為孩子保住這一片夢想空間,無論現在或未來,都會讓孩子覺得幸福洋溢。」

 

 

親子對話,發現認知歷程

林佩蓉回憶,孩子大約是3歲多開始有了第一次的聖誕經驗,她為了好玩,每一年都記錄孩子對過聖誕節等待禮物的反應,沒想到在點點滴滴的記錄裡,竟然幫助她看到孩子在不同年齡對「聖誕老公公」了解的歷程,以及相關概念是如何建構的,鮮活地應證了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我3歲,我最喜歡有禮物了!

經驗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3歲多的時候,因為生活經驗有限,當孩子收到禮物時是既開心又驚訝,但關注焦點比較會放在禮物本身。從爸媽的口中得知是聖誕老人送的,也會好奇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時,多半會經由故事、百貨店裡的形象,開始對紅色的服裝、渾圓的身體、滿臉白鬍鬚、大背袋等整體的外觀有個粗淺的認識,建立起「聖誕老人」的概念。

.我4歲,我都乖乖表現好喔!

4歲的孩子時間、空間概念增強,所以會在節日來到前早早開始期待,並且喜歡討論。孩子曾經為了得到禮物,問到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得到?還說:「媽媽,你覺得我最近很乖嗎?聖誕老公公會看見嗎?」她還叮嚀媽咪打電話提醒美國的婆婆幫忙準備一隻聖誕襪。原來,她從故事中得知「聖誕老公公住在下雪的地方」,所以她把這些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組織起來,得到的邏輯是,「只有住在會下雪的美國,才會收到聖誕老公公的禮物。」林佩蓉反問孩子:「百貨公司裡的聖誕老公公呢?」她竟說:「那些都是大人裝的!」理由是:聖誕老公公是外國人,他們的臉都不是。

 

.我5歲,好想看到聖誕老人!

將近5歲的時候,孩子已經對於「聖誕老公公是怎麼進來我們家?」產生懷疑,並且會展開一連串的推理思考,譬如:「我們家沒有煙囪,聖誕老公公沒辦法從煙囪溜下來。」「他會不會有我們家的鑰匙呢?」孩子針對問題,首先提出一個假設:「聖誕老公公可能會從煙囪進來」,然後檢驗現況、評估假設是否可能為真,這樣的推理歷程一直循環,直到得到結論為止。如果還是無法找到合理解釋,通常都會以「魔法」、「萬能鑰匙」之類的答案說服自己,充分表現出學前階段孩子的特性。

滿5歲以後更是表現出「柯南精神」,直接討論存不存在。聖誕節過後會觀察有沒有腳印痕跡,甚至從禮物的包裝紙、小卡片上熟悉的字跡,開始追問:「聖誕禮物是你放的嗎?」

 

支持孩子,建構豐富心靈

孩子從相信到思考、找線索,從想像到現實,從假設到推論,是一連串寶貴的學習歷程,台灣孩子大約5~6歲就知道聖誕老人不是「本尊」,國外孩子大約是9~10歲左右。孩子從「想像」出發,主動思考他所獲得的訊息、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逐步調整、建構出他所認為的「真實」,爸媽要做的,正是在一旁支持及回應。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誕老公公的由來

聖誕節是令人雀躍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對聖誕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詳吧?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送她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於是,將禮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喲!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聖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準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裡。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並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聖誕老人解渴,並送份大禮給自己。
隔天一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麼獎勵。
到了1822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後,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他各國也群起效尤。因此裝扮聖誕老人來慶祝聖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聖誕樹的由來

1.據說大約在十六世紀,德國人最先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後來,德國傳教士馬丁路德把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的星光,如同二千年前的東方三博士依照天上的星星找到耶穌一般。今日,人們已經改用小燈泡代替蠟燭。
2.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農人,在聖誕節那天遇到一位窮苦的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孩子,這個小孩臨走時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掛滿了禮物,用來答謝農人的好意。
然而聖誕樹真正出現在聖誕節,首先見於德國,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成為聖誕節不可或缺的裝飾物。他們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燈、蠟、禮物或天使來裝聖誕樹,尤其住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因為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他們會全家人一起去挑選一棵真正的樹做為聖誕樹。聖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聖誕樹、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像徵著那顆引導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的星星。而且在傳統習俗上,只有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這顆希望之星掛上,旁人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的。

平安夜的由來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備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廳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聖誕節的意義
聖誕節對傳統的基督徒來說,是在慶祝耶穌的誕生。他們會在聖誕節的早上去做聖誕禮拜,以紀念耶穌和發揚基督的精神。不過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種大眾化的民俗活動,是一個大家分享彼此對於家人、朋友甚至於他人的愛與關懷的日子。它也象徵著人們對於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感恩、銀善、信實、溫柔以及節制的期望。印象中,聖誕節似乎應該在皚皚白雪中度過的節日,但是有趣的是,對住在南半球的人門,例甘澳洲或南美洲的人們而言,聖誕節可是夏日的節慶呦!
 
*以上轉載自http://www.shes.cy.edu.tw/xmas/xmas.htm

聖誕老公公的故鄉


 芬蘭的露云娜美
    聖誕節能夠做到普天同慶,充滿愛和歡樂,尼古拉斯送禮物這一招功不可沒。關於尼古拉斯和聖誕老人的歷來傳說多多(各位可以參考聖誕老人的由來),其中芬蘭的露云娜美(Rovaniemi),就被稱為『聖誕老人的故鄉』。
    露云娜美是個剛剛踏入北極圈的城市,林木青蔥,秀麗而寧靜。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往位於其北面的露云娜美,可乘坐火車,車程約十一小時。
    小城景點不多,只有拉普蘭人自然博物館、市集、野生動物園,而游客都是衝著聖誕老人村(Santa Claus Village)而來的。然而此鎮雖傳說是他的故鄉,但村莊是否就是他從前的居址,都無從考究了。
    聖誕老人村位於市郊邊緣,自成一隅。通過高高的牌坊入口,赫然見到一條粗白線橫躺地上,寫著北緯66度33分。原來這線正是北極圈的分界線,過了這線以北的地方便屬於北極範圍。不少人在線上跳來跳去。在北極進進出出,到是有趣。
    聖誕老人居所是一組木建築群,包括有正門的尖頂、餐廳、花圃、聖誕老人辦公室、居所、郵局、購物商場、鹿園等。
    聖誕老人辦公室是所單層平房,是聖誕老人一年四季『長駐候教』的地方,屋內佈置像煞家居環境,墻飾擺設充滿聖誕色彩。聖誕老人的『工作』主要是跟客人拍照,十美元一幀電腦相。自己舉機拍照雖不禁止,但室內非常昏暗,又不準用閃光燈,而且不是該處的攝影機對準時,聖誕老人顯得非常『好動』。辦公室一角是出售聖誕卡的地方,款式漂亮,不妨買幾張寄給自己或親友,在聖誕老人故鄉寄出的聖誕卡可是意義重大,何況還會印上稀有的聖誕老人郵戳。
    另外,旁邊的一張書桌,擺有好幾本冊子,不要忘了簽上大名留下地址,除了留個紀念外,每年聖誕節還可收到由聖誕老人寄出的聖誕卡呢!
    走出辦公室,隔鄰是購物商場,裡面貨品色彩繽紛,聖誕鐘、聖誕樹、聖誕花、掛飾等,樣樣具備。最可愛的還有那些聖誕老人及罕見的聖誕婆婆。此外拉普蘭民族住宿的篷帳、毛公仔、鹿角等亦是頗有意思的紀念品。
    漫步到林邊有個以木欄圍著的鹿園。鹿在芬蘭是多產的動物,有時車在公路上穿過樹林,也會見到一群鹿走過,又或者在路旁覓食。夏天它們懶洋洋地躺在草坪上養生;到了冬天,特別是聖誕節時,它們卻成為聖誕老人及遊客所專用的,拖著它們在鹿車於雪地上飛馳,讓雪花飄面,使聖誕卡上的情景活現於現實中,十分迷人。
    聖誕節在聖誕老人故鄉露云娜美度過,當然令人難忘。然而,當地的冬天實在十分嚴寒,每每達攝氏零下三十度,故提醒一下大家,若要在聖誕老人村過聖誕,必需帶備足夠的禦寒衣物。還有,不要忘記購一張進入北極聖誕老人村的證書。
    除了聖誕老人村,露美娜美去年(98年)聖誕節還增添了一個新景點,那就是於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開幕的聖誕公園(Santapark),與露云娜美機場只相距兩公里,與聖誕老人村有穿梭車連接。
    聖誕公園是一個主題公園,一切都環繞聖誕節而設,環境佈置活像卡通世界,機動遊戲、運用高科技讓遊客感受四季景致及溫度的設備、馴鹿雪橇、聖誕酒會、講述聖誕老人故事的多媒體表演、木偶劇場、紀念品商店、餐廳等,包羅萬有。
    除此之外,在聖誕公園和聖誕老人村之間還有新的馴鹿公園開幕。公園廣達30公頃,周圍用籬笆圍住。遊客可以搭一種看起來像火車的汽車在聖誕公園和聖誕老人村之間來往,充滿聖誕氣氛。 
*以上轉載自http://teach3.ntcn.edu.tw/stuwww5/B93-210213/b10931001/03/%E4%BD%9C%E6%A5%AD/%E8%81%96%E8%AA%95%E8%80%81%E5%85%AC%E5%85%AC%E7%9A%84%E6%95%85%E9%84%89.htm


*在台灣雖然小朋友也有在過聖誕節 但卻似乎少了像國外一樣的氣氛 或許她們知道有聖誕老公公 卻不知到底聖誕老公公是誰? 他是怎麼怎麼來的? 還有他住在哪裡? 所以我也利用了上英文課的時間介紹了一下聖誕節 當然也讓小朋友做了一些聖誕節的Craft 他們玩的可開心了
聖誕節的由來
以下是我從網路上找來的文章 有中翻英 也當作是我上課時講解給小朋友聽的內容
A long time ago in a town called Nazareth, a young woman had a dream. In the dream, an angel told her that God had chosen her, a virgin, to have his child. His name was to be Jesus. The virgin Mary, however, was to marry a local carpenter Joseph. She told Joseph of the dream, and Joseph understood that this child was to be holy.

很久以前,在一個叫做拿撒勒的小鎮,一個年輕女孩做了個夢,夢裡有一個天使告訴她上帝選擇了她這個聖潔的女孩來懷他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耶穌。然而,處女瑪麗當時即將嫁給一位當地的木匠約瑟夫。她告訴約瑟夫她的夢境,約瑟夫知道這個小孩將會是一個聖者。

When Mary was close to birth, the government ordered everyon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for a census. Mary and Joseph had to go to Bethlehem. It was a long trip, and when they reached Bethlehem, they discovered the inn was full. However, the innkeeper took pity on the couple and told them they could stay in a nearby stable.

當瑪麗即將生產時,政府命令每個人都要回到家鄉做戶口普查。瑪麗和約瑟夫必須到伯利恆去。旅途非常漫長,當他們到達伯利恆的時候,發現小旅店客滿了。不過,旅店的主人很同情這對夫妻,因此讓他們在附近的馬廄裡過夜。

In the stable, there were mangers for the animals to eat from and lots of hay for the animals to eat. Mary gave birth to a son on a bed of hay. They had no crib, so they placed the baby in a manger, and they named him Jesus. A great star appeared over Bethlehem.

馬廄裡有一些給動物吃東西的馬槽,還有很多動物的糧食稻草。瑪麗就在稻草床上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們沒有嬰兒床,於是把嬰兒放到馬槽裡,把他取名為耶穌。伯利恆的上空出現了一顆明亮的星星。

In the fields nearby, an angel appeared to the shepherds. The angel told them, "A savior has been born in the town of Bethlehem. Go there. You will find the baby lying in a manger." The shepherds went to Bethlehem,to the stable where Mary and Joseph were staying, and found the baby lying in the manger. They bowed down before the baby who was to be a savior.

附近的田裡,牧羊人看到了一個天使。天使告訴他們:「伯利恆誕生了一位救世主,到那裡去,你們會看到這個嬰兒躺在馬槽裡。」於是牧羊人到了伯利恆,找到瑪麗和約瑟夫過夜的馬廄,發現馬槽裡躺著一個嬰兒。他們在這個即將成為救世主的嬰兒面前彎腰鞠躬。

Far away in the east, three kings saw the bright star shining over Bethlehem. They knew it was a sign and followed the star. They traveled on camels for many days, always following the bright star. When they finally arrived in Bethlehem, they too found the child in the manger. They gave the child gifts: gold, frankincense, and myrrh. The three kings also bowed down in front of the manger, for in that makeshift crib in a stable in a small town was a baby who would change the world.

遙遠的東方,三位國王看到了伯利恆上空明亮的星星,他們知道那是個徵兆,於是跟著星星走。他們坐著駱駝,跟著星星旅行了很多天,最後當他們到達伯利恆時,也發現了馬槽裡的小孩。他們送給這個孩子禮物:金子、乳香及草藥,這三位國王也在馬槽前彎腰鞠躬,因為這個躺在小鎮馬廄的克難嬰兒床裡的嬰兒,即將改變世界。

耶誕樹的由來

Many legends exist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Christmas tree. One legend holds that Martin Luther, a founder of the Protestant faith, was looking up as he walked through the forest one Christmas Eve. He was awed by the millions of stars glimmering through the branches of the evergreen trees. So impressed was he that he cut down a small tree and took it home to his family. Then he put candles on the branches of the tree to recreate the shining stars.

關於耶誕樹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有一個說,新教派的創始人馬丁路德,在某個耶誕夜,走過一片森林的時候,往天上望去,對於閃耀在長青樹枝椏中數以萬計的星星驚嘆不已。因為他印象深刻,所以就砍下了一棵小樹,把它帶回家,然後把蠟燭放在樹枝上代替閃爍的星星

Yet another legend tells of a poor woodsman who long ago met a lost and hungry child on Christmas Eve. Though very poor himself, the woodsman gave the child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night. The woodsman woke the next morning to find a beautiful glittering tree outside his door. The hungry child was really the Christ Child in disguise. He created the tree to reward the good man for his charity.

另一個傳說是,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樵夫,在耶誕夜遇到一個迷了路,又十分饑餓的小男孩。雖然樵夫自己也很窮,但他還是拿了東西給小男孩吃,還留他過夜。第二天早上樵夫醒來,發現門外有一棵非常美麗、閃閃發亮的耶誕樹。饑餓的小男孩其實是聖兒僑裝的,他變出了這棵樹來獎勵這個好樵夫的善心。

Others feel the origin of the Christmas tree may be the "Paradise Play." In medieval times, most people could not read; plays were used to teach the lessons of the bible all over Europe. The Paradise Play, which told the story of Adam and Eve in the Garden of Eden, was performed every year on December 24th. There was one big problem, however. An apple tree was needed but apple trees do not bear fruit in winter. Instead, an evergreen was used and they hung apples on its branches to make it an apple tree.

其他人則認為耶誕樹的由來可能是「天堂劇」。中古時期,大部份的人都不識字;整個歐洲都是以戲劇的方式來宣揚聖經的教義。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都會上演天堂劇,敘述伊甸園裡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不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戲裡需要用到一棵蘋果樹,但是冬天蘋果樹上沒有蘋果。因此他們在長青樹的枝椏上掛蘋果來代替蘋果樹。

聖誕老公公的由來

Do you know the jolly old man with a white beard, a big belly, and warm red suit? It's Santa Claus, right? Santa Clau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of Christmas symbols and traditions. The image of the jolly old man flying in a sleigh pulled by reindeer and leaving toys and gifts for every child is known worldwide. However, this image of Santa Claus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你知道那個有白鬍子、一個大大的肚子、穿著暖暖的紅色服裝的開心老人是誰嗎?是聖誕老公公,對吧?聖誕老人已經成為聖誕節的時候,人們最喜愛的象徵及傳統之一了。這個坐著麋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飛,並且把玩具及禮物留給每個小朋友的開心老人形象,早已深植於每個世界人的心中。然而,聖誕老公公的形象可是逐年發展來的喔。

The history of Santa Claus begins with a man called Saint Nicholas, who lived in what is now Turkey. Saint Nicholas was known for his charity and wisdom. Legend holds that he came from a wealthy family and gave all his money to the poor. He also was said to possess magical powers. He died in 340 AD.

聖誕老人的歷史源自於一個名叫聖尼可拉斯的人。他當時住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土耳其。聖尼可拉斯當時以善心及智慧而著名。傳奇(故事)中記載他來自一個富有的家庭,把他所有的錢都給了窮人。據說他也擁有神奇的力量。他死於西元前340年。

Late in the 11th century religious soldiers from Italy took the remains of the saint back with them to Italy. Soon the legend of Saint Nicholas spread across Europe. During the 12th century Saint Nicholas Day became a day of gift giving and charity. Germany, France, and Holland celebrated December 6th as a religious holiday and gave gifts to their children and the poor.

十一世紀末,來自義大利的宗教士兵將聖者的遺體帶回義大利。聖尼可拉斯的傳奇故事立即傳遍了全歐洲。十二世紀時,聖尼可拉斯日變成和送禮物及慈善捐助的節日。在德國、法國及荷蘭的人都把十二月六日當作是宗教節日來慶祝,並且把禮物送給小朋友及窮苦人家。

Hundreds of years later, colonists who came to America brought their traditions of Saint Nicholas with them. In particular, the Dutch brought their image of St. Nick wearing a red bishop's costume. However, the image of a jolly old fat man with a sleigh and eight reindeer didn't fully evolve until the 1800's with modern publication.

數百年後,殖民拓荒者帶著聖尼可拉斯的傳統來到美國。尤其是荷蘭人,他們帶來了聖尼可穿著紅色主教服裝的形象。但是呢,直到1800年代(十九世紀),一份新紀元的叢書出版後,才樹立起今日廣傳的聖誕老公公形象:一個開心的胖老人,駕著由八隻麋鹿拉的雪橇忙著跨越天際把禮物分送到世界各地去。

A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publication was "A Visit from Saint Nicholas" by Clement Moore in 1823. This is the famous poem that begins "It 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The poem describes St. Nick as jolly and plump and lists the names of all eight of the reindeer. Then, in 1860, Thomas Nash drew pictures of a plump and kindly Santa Claus for a popular magazine. This is the image that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now recognize as Santa Claus.

卡樂門摩爾於1823年所寫的"聖尼可拉斯的拜訪"這本書對於聖誕老人的傳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這首非常有名的詩書中,一開始就這麼寫:"耶誕節的前一天晚上…"這首詩把聖尼可描述成一個擁有一份八隻麋鹿的名單的快樂、圓圓胖胖老人。之後,在1860年,湯瑪斯奈許為一份流行的雜誌,畫了 一幅和藹親切、圓胖的聖誕老公公的圖。這就是深植於現代人心中聖誕老公公的形象。

From a legendary saint over fifteen hundred years ago, to a jolly fat man flying in a sleigh, the legend of Saint Nicholas continues to evolve.

從一千五百年前的傳奇聖者,到一個開心的胖老公公,坐著雪橇飛行。屬於聖尼可拉斯的傳奇還是會繼續的流傳下去。

耶誕襪的由來

Many a child looks forward to Christmas because they know that if they hang a stocking, a kind of sock, on their fireplace on Christmas Eve, Santa Claus will come down the chimney and fill the stocking with toys and sweets. However, many children haven't heard the story of how the tradition of the Christmas stocking began.

很多小孩都很期待耶誕節的來臨,因為他們知道,耶誕夜如果他們在火爐前掛上長襪-一種襪子-耶誕老公公會從煙囪下來,在襪子裡塞滿玩具和糖果。不過,很多小孩都沒有聽過,耶誕襪的傳統是如何開始的故事。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kind nobleman whose wife died and left him to take care of three daughters all by himself. Then, to make matters worse, he lost all of his money on useless inventions.The father became very depressed because he realized that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for his daughters' dowries. Without dowries, money given to the husbands' families, his poor daughters couldn't get married.

很久以前,有一個善良的貴族,他的太太過世了,留下他要獨自照顧三個女兒。更糟的是,他發明了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把所有的錢都用光了。這位父親變得非常沮喪,因為他知道他沒有足夠的錢給女兒當嫁妝。沒有嫁妝,也就是說沒有錢可以給夫家的話,他可憐的女兒就不能結婚。

One night after the daughters had washed out their clothing, they hung their stockings over the fireplace to dry. Late that night Saint Nicholas, knowing the despair of the father, stopped by the nobleman's house. Looking in the window Saint Nicholas noticed the daughters' stockings. He took three small bags of gold from his pouch and threw them one by one down the chimney. The bags landed in the stockings.

有一天晚上,女兒洗好衣服後,把襪子掛在火爐前烘乾。那天深夜,耶誕老公公知道這位父親的絕望,就來到了這位貴族的家。耶誕老公公從窗戶往屋裡看,他注意到了女兒的襪子。他從袋子裡拿出三小袋的金子,一個一個從煙囪裡丟下去,袋子都掉進了襪子裡。

The next morning when the daughters awoke they found their stockings contained enough gold for them to get married. The nobleman was able to see his three daughters marry and he lived a long and happy life.

第二天早上,幾個女兒醒來,發現襪子裡有足夠讓他們結婚的金子。這位貴族終於可以看到他的三個女兒成婚,而他自己的一生則既長壽又快樂。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生氣有五種 爸媽要搞懂

聯合報/陳鉉煒/台中市陳鉉煒小兒科院長(作者亦為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日前在美國佛州有一名6歲幼童因為在幼稚園發脾氣使性子、大哭大鬧,破壞學校課桌椅,還抓傷老師,竟面臨上手銬及多項控訴。

成人會發脾氣,小朋友當然也會,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小兒科副教授尼德曼指出,小朋友發脾氣時,常以跺腳或突然跌坐地上開始,繼之以生氣(如大吼大叫或打人)表現,然後進展到表現出悲傷或苦惱(如哭泣或嘗試去親近父母)。

2003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調查統計335位年齡在18-60個月的幼童發現,大多數發脾氣只維持了30-60秒,75%小朋友發脾氣不會超過5分鐘。

八成小朋友 每周飆一次
美國波士頓大學小兒科主任儒克曼教授說明,大約從2歲開始,為了維護被侵犯或剝奪的支配權與自治權時,就會發出不平之鳴,甚至動怒。有50~80%的2~3歲兒童每周至少發脾氣1次,20%小朋友則幾乎天天會發脾氣,另有近60%的2歲小朋友會習慣性發脾氣,且一直持續到3歲,3歲之後這其中的6成會一直持續到4歲。


病痛或壓抑 火氣就上來

尼德曼教授列出6項小朋友發脾氣的可能原因:
1.正常的發展過程
父母或家庭其他長輩禁止或限制小朋友某些行為,引起孩子爭取自主的權利所形成的一種反應,同時欠缺人際間協調衝突與溝通的能力,自然而然火氣就上來了。

2.身體不舒服
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發炎、呼吸道或腸胃道過敏、濕疹皮膚癢到受不了、內分泌問題(如雄性激素過高)、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生病住院、接受侵入性檢查或某些藥物(如抗癲癇藥、抗組織胺藥等),都會造成。

3.中樞神經功能不良
智力障礙、自閉症、過動症、腦部受傷(特別是額葉)、聽覺或視覺受損。

4.個性
如果天性比較好動,靜不下來,對新奇的人事物產生異常高度的敏感性,常呈負面情緒,很容易被激怒。

5.環境
住家過度擁擠而限制遊戲的機會,周遭沒有兒童保護措施或設備讓父母限制小朋友的行動,常待在家裡的小朋友當然會抓狂。家庭出現語言、肢體暴力、兄弟姊妹或祖父母輩出現行為問題、父母出現憂鬱、酗酒、嗑藥等,都會讓小朋友發脾氣。

6.教養
被施以不當體罰或兒童虐待、家長前後不一致的教養方式、過於放任、過於干涉、對暴力充斥的電影或電視新聞報導不加約束管制,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影響。

生氣有五種 爸媽要搞懂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助理教授薛堤旭說明小朋友發脾氣的種類如下:

1.挫敗型,又稱與疲勞有關型。

2.尋求注意型,又稱需要型。

3.拒絕型。

4.分裂型。

5.潛在有害型。

例如因太過勞累或飢餓而發脾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食物及睡眠;又如為了不合理的要求被拒而動怒,別理他是較好的方式。大一點的小孩不妨隔離到安全可觀察到的地方,讓他自己冷靜下來,最好採用「暫停」的程序,時間以年齡每增長一歲加一分鐘為宜,或者孩子覺得平靜了就可脫離,這是訓練小朋友自我調節的方式。

薛堤旭強調,如果小朋友因為發脾氣而不上床睡覺或不去上學,父母就必須更加嚴密且持續地負起監督責任,清楚了解容忍底線在哪裡,當然也必須給孩子適當的機會及時間回應。萬一不能奏效,就必須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治療。


【2007/04/03 聯合報】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妙方》讓孩子不挑食 父母自己別偏食


【聯合報╱傅慧芝/北縣淡水】

 

和一般孩子喜愛肉食不同,我家寶貝們是典型的素食擁護者。「如果全校比賽吃茄子或青椒,那冠軍一定非我莫屬!」「今天的青江菜和竹筍沙拉都太好吃了!」他們七嘴八舌討論著對營養午餐的感想。「我告訴你,我們班的江某某,今天把胡蘿蔔全都挑出來倒掉」、「我們班的王某某才過分,看見地瓜飯就寧願餓肚子,一口也不吃!」

 

其實,與其說是孩子挑食,不如說是父母原本在選擇食物的傾向就已經深深影響孩子。你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想必你也不會購買,更別提要費盡心思料理了!因此,別讓孩子挑食的首要原則,是父母們一定要先調整自己對食物的偏好,儘量多元、多樣地購買食材,並用心料理它們。

 

在寶貝小時候,就可以讓他開始嘗試種類不同的蔬菜。開始的方式,是孩子對該類食物的第一印象,可說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用心觀察平常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食物料理方式,是煎、煮、炒、炸,或是涼拌、焗烤、淋醬……,就以孩子喜歡的料理方式和配合食材特性開始。

 

例如胡蘿蔔和西洋芹,可以切成細條沾千島醬或花生醬;茄子和青椒的草腥味較重,就裹粉油炸,撒上少許椒鹽,增添香味;綠色蔬菜部分,採取快炒或川燙;質地較堅硬或纖維粗糙的食材,以煮湯或燜燒使其軟化。

 

在孩子愉悅或飢餓時,若能適時端出以上料理,或當點心、或為正餐,相信絕大多數孩子會欣然接受。

 

平常也可以利用機會多讓孩子認識蔬果的美味,例如帶領孩子一起栽植家庭易培育的蔬果,參觀農場、果園,親子DIY……,以有趣的活動,啟發寶貝對蔬果的喜好。

 

【2007/11/27 聯合報】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HATE TO WAIT            文:司可達 圖:凱貝辛卡斯 格林出版
 

Fluffy wants to cross the street.
She has to wait 30 seconds for the light to turn green.
" I hate to wait!" she says.
Outside the phone booth, Fluffy waits 10 minutes to make a call.
" I hate to wait!" she says.
At the supermarket, Fluffy waits for an hour to pay for her candy bar.
" I hate to wait!" she says.
While Fluffy is waiting, a very handsome mouse stands behind her.
" Hi, I'm Chester," he says.
Fluffy and Chester chat happily for a long time.
Flufft gives ten dollars to the cashier.
" You don't need to wait with me, Fluffy.  You go ahead," Chester says.
" That's OK," says Fluffy, sweetly.
" I really don;t mind waiting!" 


 

中文翻譯:

老鼠菲菲想要過馬路, 綠燈還要三十秒之後才會亮起來.

她說:「我最討厭等了!!」

在電話亭外, 菲菲等了十分鐘才輪到她打電話.

她說:「我最討厭等了!!」

在超級市場裡, 菲菲等了一個小時才輪到她付糖果錢.

她說:「我最討厭等了!!」

當菲菲在等待的時候, 一隻帥氣的老鼠站在她後面.

他說:「嗨, 我叫崔斯特. 」

菲菲跟崔斯特聊天聊了好久的時間.

菲菲付了十元給站在櫃檯後面的小姐.

崔斯特說:「菲菲, 妳不需要等我. 妳先走吧. 」

菲菲甜蜜的說:「沒關係, 我一點都不討厭等人的. 」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天上學 FIRST DAY TO SCHOOL         文:司可達 圖:蘇比納出版:格林文化


 "Wake up,sleepy head!" says Teddy's mom.
 Teddy rubs his eyes
"Good morning, Mom." 
In the bathroom, Teddy brushes his teeth.
Up-down, up-down.....
Next, Teddy washes his hands and face.
Splash! Splash! 
Then he combs his hair.
"Hope I look OK for school," he says.
After breakfast, Teddy wipes the milk form his mouth and nose.
He puts on his bookbag.
"Mom, Dad -- I'm ready to go!"
"Hmmm.....do you really want to wear those to school?" asks Teddy's dad.
"Oh, no !" My pajamas!" says Teddy.

中文翻譯:
 

熊媽媽說:「起床了, 小睡蟲!」

泰迪柔柔眼睛 「媽媽, 早安」

浴室裡面, 泰迪在刷牙。

上上下下 ------

接下來, 泰迪洗手和洗臉。

嘩啦啦! 嘩啦啦!

然後泰迪梳著頭髮。

他說:「希望我看起來還不錯。」

吃過早餐, 泰迪擦掉嘴邊和鼻子上的牛奶。

他背上書包, 喊著:「爸媽--- 我準備好上學囉!」

熊爸爸問:「嗯---你真的想穿那些上學嗎?」

泰迪大喊:「喔! 原來我還穿著睡衣呢!」


延伸活動:
1.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部分呢? 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探索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並看看這些位置對我們有哪些重要性.
例如: 雙手(hands), 可以用來寫字,拿東西
      雙腳(feet) , 可用來走路,踢球
      雙膝(knees), 可用來彎曲雙腳, 做不同的動作
      手指(fingers), 可用來彈琴, 打電腦
可以請小朋友用用他們的小腦袋 想想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可以用來做些什麼 請她們畫下來....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lloween is one of the favorite holidays for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in North America. On the night of October 31, families decorate their homes with carved pumpkins called jack-o-lanterns. Children dress up like ghosts, monsters, witches and even storybook princesses and famous heroes. They go from house to house in their neighborhood knocking on doors and shouting, “Trick or treat!” to receive candy and sweets.

Halloween is actually a very old holiday that has changed a lot since it was first celebrated. A long time ago people in Europe celebrated the end of summer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on October 31. They believed that on this day the spirits of the people who died that year could walk the Earth again. People would dress up in costumes and parade around their village making lots of noise. They wanted to scare away the evil ghosts and spirits.

Later, Christians in England and Ireland took the holiday as their own. They changed it to honor their saints. November 1 became “All Saints Day,” or “All Hallows Day.” The night before, October 31, was All Hallows Eve. The name was shortened to Halloween.

Even though it was a Christian holiday, people kept many of the old traditions. 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ope celebrated it in different ways. In some places they wore frightening costumes. In other countries they went door-to-door collecting special cakes called “soul cakes.” In Ireland, people played tricks on each other. Later these traditions were mixed together when people from all parts of Europe moved to America.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s is making jack-o-lanterns from pumpkins. The first jack-o-lanterns were actually cut from turnips. The tradition began with the story of Jack, an evil man who once tricked the devil. After he died, Jack could not get into heaven because of his evil ways, but he could not get into hell either because of the trick he played on the devil. Because he would have to walk in the darkness forever, the devil gave him a lantern made from a carved turnip to light his way.

The Irish made “Jack’s lanterns” out of turnips every Halloween. When they came to America, they discovered that pumpkins were much easier to carve. Today people like to carve scary faces in their jack-o-lanterns and place then in front of their homes on this very special night. On Halloween, you wouldn’t be caught dead without a jack-o-lantern in front of your home.

【中譯文】

在北美,萬聖節是一個十分受到大人和小孩們所喜愛的重要節慶之一。在每年10月31日,家家戶戶會用一種叫做”jack-o-lanterns”的雕刻南瓜裝飾自己的家。孩子們會把自己打扮成鬼、怪獸、巫婆,甚至是童話故事裡面的公主或是有名的大英雄。他們會一起挨家挨戶的敲著鄰居的大門並大叫:Trick or treat! 希望能藉此獲得一些糖果或點心。

事實上,打從第一次慶祝萬聖節的活動到現在,很多慶祝方式已經無形中隨著時間改變而與原先有很大不同了。很久以前,歐洲的人們都會在每年暑假的尾聲和(古代所謂的)新年的開始----10月31日。他們深信在這一天,所有已經昇天的靈魂都能夠在這一天再回到地球。人們會盡情的打扮自己,裝扮成各種不同造型並在自己的村莊裡面大聲叫喊沿街遊行。他們想要藉由大叫或各式各樣古怪造型的方法來嚇跑那些鬼怪神魔!

過了一段時間後,居住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基督徒就把這一天訂為他們自己的假日。他們將這一個節日用來尊敬紀念所信仰的神靈。因此,11月1日變成了”神靈大會”或是”神靈之日”。在這前一晚,10月31日便成為了所有神靈聚集在一起的夜晚。其名稱也簡稱為現在所謂的”Halloween”!

即便這是屬於基督徒的節日,人們仍舊保有了相當多的傳統習俗。在歐洲的許多地方,人們也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會穿著十分嚇人的服裝,有些地方的人們會挨家挨戶得去蒐集特別的蛋糕,他們稱之為”靈魂蛋糕”,在愛爾蘭,人們會互相捉弄、開彼此的玩笑。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活動變因為原本住在歐洲的人們搬往美國後而混合在一起了。

在這些十分普遍的傳統活動中就屬自己動手做”jack-o-lantern”最有趣了!事實上第一個”jack-o-lantern”是由鬱金香花所做成的。這個故事起源於Jack,一個曾經捉弄惡魔的邪惡男子!但是在Jack死後卻也因為他的惡作劇行為讓他也不能升天。另外,由於他也只能永遠在黑暗中行走,惡魔也給了他一個由鬱金香雕刻而成的的燈籠讓他找到光明之路。

愛爾蘭人會在每一次的萬聖節用鬱金香來製造”Jack的燈籠”。當他們搬到美國的時候意外發現南瓜會比鬱金香來的容易雕刻。演變到現在就成了許多人喜歡在南瓜上面雕刻各種恐怖嚇人的表情並在這個特別的夜裡把他們擺放在家門前。再萬聖節的這一天,如果你放一個”jack-o-lantern”在門前就不用害怕會被活捉了!
*轉載自yahoo的知識....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31號 Halloween
在台灣沒有過萬聖節的習慣 不過對於國外的小朋友 萬聖節是一個他們所期待的日子 當然在台灣學英文的小朋友也不應該錯過這樣的節日囉....所以用了兩堂課的時間讓這些孩子們認識一下萬聖節 也讓他們動手做做萬聖節糖果袋,黑貓and南瓜....也讓他們提著自己的糖果袋去跟每個老師要糖果....當然不用多說...他們真的是開心極了呢!!

**以上就是他們的成品^_^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否把孩子捧在首心裡呵護才是愛他?
是否讓孩子避免一切困難才是對他好?
孩子,只有不斷的跌倒,爬起來,才能變的更強壯!

轉載自書中的前言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漫長的道路上誰都會摔上幾跤, 有些人站起來挺著胸膛繼續向前, 而有些人卻因此而一蹶不振。 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原因在於對待挫折的承受力不同。 而這種承受力需要從小培養。
仔細想起來,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長, 父母們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 以至於讓他們失去了不少行動和磨練的機會。 擔心孩子受到意外的傷害, 我們據守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寧可拖著一身疲憊, 也不忍心讓家務佔去孩子的一分一秒。而我們總希望孩子的生活沒有失望和遺憾, 不用在經受磨難。 殊不知我們正在做一件被B.貝特爾海姆稱為最糟糕的事; 企圖「使人相信困難是可以避免的」, 事實上, 這完全是對現實的錯誤想像。我們給孩子的和孩子得到的完全是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於是, 當他不得不獨自面對生活時, 他們的品格中, 缺少了人類生存必須具備的堅韌, 變得弱不禁風。
每個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 孩子們面臨的同樣也是需要自己行走的人生, 他雖然弱小, 但他必須在跌撞中變得強大。 如剛長出絨毛的小鳥, 撲騰著要練習飛翔。 伴隨它的是練習的艱辛、失敗的哀傷以及日漸強壯的喜悅。 父母可以給孩子許多許多, 卻不能幫他們走路。
也有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於是, 就有了所謂的「挫折教育」。讓孩子去徒步旅行, 組織他們到艱苦的環境裏去磨練。 其實, 這種「挫折教育」也並不真實。 因為挫折並不需要去尋找, 它無時無刻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比如: 老師的責怪、朋友的誤解、考試的失誤、乃至第一次下雨天沒帶雨傘、踢足球忘穿球鞋、寫不好字、做不出的難題…..
本書建議你, 把生活中的挫折還給孩子, 把懷中「抱著」的孩子放下來, 讓他們字已去面對世界。 我們要做的, 就是幫孩子認識挫折心理、減輕挫折壓力, 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漫長的道路上誰都會摔上幾跤, 有些人站起來挺著胸膛繼續向前, 而有些人卻因此而一蹶不振。 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原因在於對待挫折的承受力不同。 而這種承受力需要從小培養。
仔細想起來, 為了能讓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長, 父母們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 以至於讓他們失去了不少行動和磨練的機會。 擔心孩子受到意外的傷害, 我們據守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寧可拖著一身疲憊, 也不忍心讓家務佔去孩子的一分一秒。而我們總希望孩子的生活沒有失望和遺憾, 不用在經受磨難。 殊不知我們正在做一件被B.貝特爾海姆稱為最糟糕的事; 企圖「使人相信困難是可以避免的」, 事實上, 這完全是對現實的錯誤想像。我們給孩子的和孩子得到的完全是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於是, 當他不得不獨自面對生活時, 他們的品格中, 缺少了人類生存必須具備的堅韌, 變得弱不禁風。
每個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 孩子們面臨的同樣也是需要自己行走的人生, 他雖然弱小, 但他必須在跌撞中變得強大。 如剛長出絨毛的小鳥, 撲騰著要練習飛翔。 伴隨它的是練習的艱辛、失敗的哀傷以及日漸強壯的喜悅。 父母可以給孩子許多許多, 卻不能幫他們走路。
也有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於是, 就有了所謂的「挫折教育」。讓孩子去徒步旅行, 組織他們到艱苦的環境裏去磨練。 其實, 這種「挫折教育」也並不真實。 因為挫折並不需要去尋找, 它無時無刻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比如: 老師的責怪、朋友的誤解、考試的失誤、乃至第一次下雨天沒帶雨傘、踢足球忘穿球鞋、寫不好字、做不出的難題…..
本書建議你, 把生活中的挫折還給孩子, 把懷中「抱著」的孩子放下來, 讓他們字已去面對世界。 我們要做的, 就是幫孩子認識挫折心理、減輕挫折壓力, 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

happy9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